七月底,臺灣出現一批 AI 詐騙受害者。據媒體報導,許多粉專被詐騙集團標注在貼文裡,其中三千多個臉書粉專擁有者,往往剛試著移除標註,就被臉書演算法自動判定為詐騙共犯,帳號永久停權。
這些帳號背後,是一個個真實的人,花了多年心血,才點點滴滴,逐漸擁有數十萬追蹤者。面對 AI 時代的詐騙型態,社群平台無差別打詐,竟讓使用者的累積一夕消失。
這暴露出,在數位時代,我們在各個社群平台上建立的人脈、社交足跡,其實,並不真的屬於我們。只要平台演算法一改,你的正常使用很可能會被誤判成詐騙或惡意帳號;它更可以任意限制你與其他人的觸及率、降流量,而我們無能為力。
要如何改變這種困境?關鍵在於保障「數位遷徙自由」。目前大多數社群平台,使用者都沒有資料自主權,只能由平台決定你的資料可以怎麼用。即使對平台不滿意、想跳槽,卻因為原有的人際網絡無法帶離,過往的使用足跡只保留在該平台,而被長久困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