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Instantly share code, notes, and snippets.

@syanle
Last active July 3, 2016 12:04
Show Gist options
  • Save syanle/d41225449b0a625f0bb067492670e26a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Save syanle/d41225449b0a625f0bb067492670e26a to your computer and use it in GitHub Desktop.

[TOC]

#《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课程知识大纲

##第1章 绪论

###一、基本概念

  •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FRM,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也可称为森林经理(FM,Forest management),它是为达到森林经营管理的目的,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原则,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规划、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 森林永续利用 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不断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 森林可持续经营 通过在各个尺度上对现实和潜在的森林生态系统实施保护、经营、修复、建设、管理和利用,能够在保持、提高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整体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满足地方、区域和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持续发展对森林多种产品、服务和文化价值的需求。
  • 可持续林业 既不损害和消弱为当地发展提供森林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也不损害和消弱其他地区发展森林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同时当代人满足其对林业发展的要求,也不损害和消弱后代人发展能力的林业。

###二、知识要点

  1.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内容和任务
  • 森林资源区划和调查
  • 森林生长与效益评价
  • 森林调整
  • 森林经营决策和计划
  •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1.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目的 对现实森林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
  2.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本要求
  • 长期保持林地生产力,不能引起林地退化
  • 长期维护森林的多种产品功能、服务功能和文化功能
  • 保持森林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独特性
  • 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
  • 保持各个尺度上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 保持、提高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整体可再生性

##第2章 森林资源

###一、基本概念

  • 森林资源 是指林地、林木和林区范围内的其他植物、野生动物、微生物及水体、岩石、矿物等非生物资源,以及由森林所产生的环境、旅游、文化、教育等一系列能为人类提供森林产品和服务的资源综合体。
  • 森林风景资源 森林资源及其环境要素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物质和因素。
  • 森林公园 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森林旅游与休闲的森林地域。

###二、知识要点

  1. 我国的森林定义
  • 森林是以乔木(包括竹子)为主体,具有一定面积和密度的植被群落,并与周围环境构成有机统一体。
  • 是指在经营上具有相同的经营目的、相同林学特性和相同经营特征,可以采用相同规划设计方式和经营管理技术的同类林分或小班的集合体(Working group)。
  1. 我国八大地类、五大林种的名称及界定标准p66
  • 八大地类
    • 有林地:连续面积大于0.067 hm2、郁闭度≥0.2,附着有森林植被的林地,包括乔木林、红树林和竹林。
    • 疏林地:附着乔木树种,连续面积大于0.067 hm2,郁闭度0.10-0.19之间的林地。经济林、竹林不划疏林地。
    • 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的小杂竹丛,以经营灌木林为目的或起防护作用,连续面积大于0.067 hm2、覆盖度在30%以上的林地。
    •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和飞播造林后不到成林年限,造林成效符合一定标准,分布均匀,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以及采取封山育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后,不超过成林年限,天然更新等级中等以上,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 苗圃地:
    • 无立木林地:
    • 宜林地:
    • 辅助生产林地:
  • 五大林种
    • 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 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 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 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 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1. 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 资源类型多
  • 资源总量多、人均少
  • 分布不均
  • 森林结构不合理
  • 林地生产力低
  • 人工林多、质量不高
  1. 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 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生物多样性。
  • 自然保护区是物种多样性的基因库。
  • 自然保护区是留给野生动植物的宝贵栖息地。
  •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持续发展。##第3章 森林区划

##第3章 森林区划

###一、基本概念

  • 林业区划 是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性,森林与环境的相关性,林业的基础条件与发展潜力,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规律等,按照地域分异规律对林业用地地域进行逐级划分,明确各级分区单元的林业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和生产力布局,为现代林业的发展构建空间布局框架。
  • 森林区划 是针对林业生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区划为若干个不同的地域单位。
  • 林班 是在林场的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个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地域单位。
  • 小班 小班是在林班内,为了便于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和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经营活动,根据林地林学特征和森林经营要求相同性而划分出的不同地段。
  • 自然保护区 是指在不同的自然地带和大的自然地理区域内,划出一定的范围,以作为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历史遗产的场所或区域。
  • 生态公益林 为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二、知识要点

  1. 林业区划的作用,我国的林业区划系统
    • 作用
      • 有助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正确组织生产,避免工作上的盲目性。
      • 便于全面贯彻林业方针政策,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改造不利条件,挖掘生产潜力,加速现代林业的发展。
      • 可为科学制订林业发展规划,实现领导科学化和决策科学化打下有利的基础。
      • 提出分区发展方针和科学布局,为林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和现代化创造条件。
      • 可为合理进行森林区划提供指导和依据。
    • 我国的林业区划系统(10个一级区62个二级区):
      • 一级分区——自然条件区:旨在反映对我国林业发展起到宏观控制作用的水热因子的地域分异规律,同时考虑地貌格局的影响。
      • 二级分区——主导功能区:以区域生态需求、限制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对林业的发展的根本要求为依据,旨在反映不同区域林业主导功能类型的差异,体现森林功能的客观格局。
      • 三级分区——布局区:包括林业生态功能布局和生产力布局。旨在反映不同区域林业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生产力的差异性,为实现林业生态功能和生产力的区域落实。
  2. 森林区划的目的,我国的森林区划系统
    • 目的
      • 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 便于组织各种经营单位。
      • 便于长期的森林经营利用活动,总结经验,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 便于实施各种科学管理技术,经济核算等工作。
    • 我国的森林区划系统:
      • 国有林业局区划系统:林业局——林场——林班——小班。在较大的林场,林场和林班之间可增划营林区或作业区。
      • 国有林场区划系统:总场(林场)——分场(营林场或作业区)——林班——小班
      • 集体林区区划系统:县——乡——村——林班——小班
  3. 森林区划与林业区划的关系及不同之处
  • [张] 林业区划定义: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的异同和社会经济状况而进行的林业地理分区。以全国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县(旗)为总体,在区域之间,区别差异性、归纳相似性,予以地理分区,使之成为各具特点的“林区”。 林业区划是对大地域(县以上)、中期和长期的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进行的方向性的区划 森林区划定义:对林地进行的空间秩序的安排。 森林区划-- 是在县以下的林业企业和事业单位内,根据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将林业土地划分成面积大小不同的单位,区划的单位有的是永久性的,有的是可以改变的。
  • [吴] 林业区划为部门经济区划,是综合农业区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侧重分析研究林业生产地域性的条件和规律,综合论证不同地区林业生产发展方向和途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较长的时间内起作用。森林区划则是在林业区划的原则指导下具体地在基层地域上的落实,是林业局(场)内部的区划,是针对调查规划、行政管理、资源管理及组织林业生产措施的需要而进行的。
  1. 林班的作用、区划方法、有关具体规定和要求
    • 作用:

      • 便于测量和求算面积
      • 清查和统计森林资源
      • 辨别方向
      • 森林防火和林政管理
      • 开展森林经营活动
    • 区划方法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 人工区划法:以方形或矩形进行的人工区划,形状呈规整的图形,面积大小一致;林班线需要人工伐开,呈直线或折线状;适用于平坦地区、丘陵地带林区及部分人工林区,不适合起伏较大的林区(会大大增加伐开林班线的工作量,且林班线起不到对经营管理有利的作用)。
      • 自然区划法:以林场内的自然界线及永久性标志作为边界线划分林班,面积大小不一,形状不规整;林班线不需伐开,但必须注明;保持自然景观,适用于山区。
      • 综合区划法:人工区划和自然区划两种方法的综合;林班面积大小根据经营水平而定,在南方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林班面积可小于50hm2,北方一般为100-200hm2;同一林场,林班面积的变动幅度不宜超过要求标准的±50%;丰产林、特种用途林林班面积,可小于50hm2

5、小班划分的原则、条件及有关具体规定和要求

  • 原则:每个小班内部的自然特征基本相同并与相邻小班又有显著的差别,这些差别表现在调查因子上,也就是说,调查因子的显著差异是区划小班的依据。
  • 条件:权属、土地类别、林种、优势树种或优势树种组、龄级或龄组、郁闭度、林型或立地条件类型、地位指数、林分起源、坡度级、出材率等级等。
  • 有关具体规定和要求:面积应根据各地森林状况和经营水平而定,一般为3-20hm2,最小面积以能在基本图上反映出来为准;生态公益林小班面积一般不应大于35hm2;根据划分要求,可以分为调查小班(调查因子的差别)和经营小班(经营要求); 具体见P73

6、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区域划分 自然保护区:是指在不同的自然地带和大的自然地理区域内,划出一定的范围,以作为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历史遗产的场所或区域。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主要依据其保护的对象和任务来确定,同时应该把科研、教育、生产、文化和旅游等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以保护为主,兼有科学实验、教育旅游和生产经营功能的基地。 其功能区域一般应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必要时可划分出生物廊道、季节性核心区等功能区域。

##第4章 森林调查

###一、基本概念

  • 森林资源调查 也称森林调查,它是对用于林业的土地进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调查,主要有森林资源状况、森林经营历史、经营条件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调查。
  • 森林资源监测 对用于林业的土地进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多次连续的调查或清查。
  • 森林经理调查 也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每10年开展一次调查。

###二、知识要点 1、森林调查的目的 为了掌握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动态变化及其与自然环境和经济、经营等条件之间的依存关系。

2、我国森林资源调查种类 按照森林资源调查的对象、目的和范围将森林调查分为3类1种 A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又称森林资源监测,简称一类调查 B森林经理调查:又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 C作业设计调查:又称作业调查,简称三类调查。包括伐区设计调查、造林设计调查、抚育采伐设计。 D专业调查:如土壤调查、病虫害调查、木材消耗量调查、更新调查、各类工程调查、多资源调查、多资源调查、森林防火调查、森林数表的编制调查等。

3、我国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P87P86 目的: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及其消长动态 任务:制定技术方案和实施细则;设置样地及进行调查;建立和更新资源数据库;对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提供各省及全国的资源清查成果,当年调查,当年完成。 内容:土地利用与覆盖、森林面积蓄积及分布、生态状况和林地立地状况。具体见书。

4、森林经理调查的目的、任务 P96 目的:为科学经营和管理森林、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进行森林分类经营区划、森林经营和执行各种林业方针政策效果评价等提供基础数据。 任务: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意见。

5、小班调查的内容和因子 P97 小班调查内容:土地类型(简称地类)调查和小班调查因子。 小班调查因子:具体见P98

##第5章 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

###一、基本概念

  • 森林成熟 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符合经营目的的状态。
  • 数量成熟 林分或树木的蓄积或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
  • 工艺成熟 将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皆伐)目的材种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
  • 防护成熟 当林木或林分的防护效能出现最大值后,开始明显下降时。
  • 自然成熟 当林分或树木生长到开始枯萎阶段时的状态,也称为生理成熟。
  • 森林碳储量成熟 当林分年平均碳储量达到最大时
  • 经济成熟 在森林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货币收入达到最多时的状态。
  • 轮伐期 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内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可以再次采伐成熟林分的间隔时间。或者说,是采伐完经营单位全部林分所需要的时间。
  • 择伐周期 又叫回归年,在异龄林经营中,采伐部分到成熟的林木,使其余的保留木继续生长,到林分恢复前的状态时,所用的时间。用比较简单的定义为2次相邻择伐的间隔期。

###二、知识要点

  1. 森林成熟的特点 A由于森林生命期比较长,其外部形态和色泽在一定时期内变化不明显,使用价值和货币价值在短期内变化也不大,难于成为直观判断森林是否成熟的指标。 B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提高,人们经营森林的目标越来越多样化。

  2. 数量成熟的确定方法和影响数量成熟的因素 确定方法:生长过程表法和标准地法。 影响因素:树种、立地条件和生长环境、林分密度、经营技术。

  3. 工艺成熟与数量成熟的异同点 共同点:均为衡量成熟的数量指标。(需要补充???) 不同点: (1)工艺成熟有质量指标,而数量成熟无质量要求。 (2)无论林木或林分,数量成熟通常都会出现,而工艺成熟则不一定会出现。

  4. 影响防护成熟的因素及延长防护成熟龄的主要措施 影响因素:树种、林分结构、经营管理措施、更新方式。 主要措施:??

  5. 采用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确定经济成熟龄的过程及其特点 P142

  6. 轮伐期的作用和确定方法,龄组的划分方法 作用:a轮伐期是确定利用率的依据。b轮伐期是划分龄组的依据。c轮伐期是确定间伐的依据。 确定方法:P151 龄组的划分方法P149:在森林经营中,如果主伐年龄等于轮伐期,即采伐后立即更新,可以利用轮伐期来划分龄组。通常把达到轮伐期的那一个龄级加上更高一个龄级的林分划为成熟林龄组;超过成熟林龄组的各龄级为过熟林龄组;比轮伐期低一个龄级的林分为近熟林龄组。其他龄级更低的林分,若龄级数为偶数,则一半为幼龄林,一半为中龄林;如果龄级数为奇数,则幼龄林比中龄林多分配一个龄级。

7、择伐周期的影响因素 择伐强度、树种特性、经营水平、立地条件。

##第6章 森林收获调整

###一、基本概念

  • 森林收获调整 通过采伐(收获)与更新将现实不合理的森林结构调整到合理的森林结构。理想森林
  • 理想森林P156笔记:是指对自然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具有最大的利用和适应,最符合森林经营目的和要求,并能达到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状态的森林。
  • 林种结构 指一个森林经营管理单位内林种组成、面积、蓄积及其比例关系。
  • 树种结构 指一个森林经营管理单位或林分中树种的组成、数量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
  • 年龄结构 对同龄林来说,指一个森林经营类型内不同年龄阶段林分面积、蓄积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对异龄林来说,指一个林分内不同年龄阶段的林木直径及其株数分布。
  • 空间结构 森林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水平结构为森林植物在林地上的分布状态和格局。垂直结构是森林植物地面上同化器官(枝、叶等)在空中的排列成层现象。 林分空间结构:指林木在林地上的分布格局,以及它的属性在空间上的排列方式,也就是林木之间树种、大小、分布等空间关系。

###二、知识要点

  1. 森林采伐量的组成、确定过程 森林采伐量是指一个经营单位内在一年内以各种形式采伐的林木蓄积量。 组成:森林主伐量:对成熟林分的采伐利用。 间伐量:在同龄林未成熟的林分中,定期伐去生长不良的林木,为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促进保留林木生长发育。 补充主伐量:对疏林、散生木荷采伐迹地上已失去更新下种作用的母树所进行的采伐利用。 确定过程:确定年伐量---确定标准年伐量---计算材种出材量---确定采伐顺序和伐区配置---计算补充年伐量 具体见书P157

  2. 树种结构调整的原则和要求 4个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森林分类经营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品种原则。 要求(??5个结合??):针叶树与阔叶树相结合;用材树种与防护树种相结合;速生树种与非速生树种相结合;普通树种与珍贵树种相结合;外来树种与乡土树种相结合。

  3. 森林主伐采伐量确定中的区划轮伐法、成熟度法、林龄公式法、法正蓄积法、数式平分法、平均生长量法、检查法的计算过程、方法特点及其适用性分析。 P165

##第7章 森林资源评价

###一、基本概念

  • 森林资源评价 在特定目的条件下,采用科学的方法,依据相关的标准和程序对森林资源进行货币化计量,明确森林资源的价值,以此提高人类对森林资源效益的认识,推动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 货币时间价值 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资金的时间价值。 P188

###二、知识要点

  1. 森林资源评价的主要特点、作用 主要特点:a评价内容和方法的主观性。b评价系统的复杂性。c评价结果的超前性。 作用:a森林资产核算与经营效益分析。 b森林交易(买卖、交换、分割、合并、借贷等)。 c森林补偿(生态效益、森林保险核算、森林灾害、林地征用等)。 d森林计税。
  2. 林地现行市价法、林地期望价法、林地费用价法的计算公式、过程及其特点 P194-P196
  3. 林木评价方法中,市场价倒算法、收益净现值法、收获现值法、重置成本法的计算公式、过程及其特点 P200-P202
  4. 采用水量平衡法评价森林涵养水源效益的计算方法 P210

##第8章 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

###一、基本概念

  • 林业
  • 林种区 P223 林种区P223:在林业局或林场的范围内,在地域上相连接,经营方向相同,林种相同,以林班线为境界的地域空间。林种区>林班
  • 森林经营类型
  • 森林分类经营 近自然森林经营P230:指充分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从森林自然更新到稳定的顶级群落这样一个完整的森林生命全过程的时间跨度来计划和设计各项经营活动,优化森林的结构和功能,永续充分利用与森林相关的各种自然力,不断优化森林经营过程从而使生态与经济的需求能最佳结合的一种真正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模式。
  • 近自然森林经营P230
  •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 法正林 在同龄林实行皆伐作业和一定轮伐期的前提下,能持久地每年提供一定数量木材的林分。

###二、知识要点

  1. 林业的特点与属性 特点:a系统性与多样性:林业是资源、环境、社会与经济的复合系统,具有功能多样性、所有形式多样性、经营模式多样性。 b产业性与公益性:市场商品化与非市场商品化,内部性与外部性 c可再生性 d计划性:林业效益多样性和经营复杂性 林业经营长期性 林业经营不确定性 社会需求不确定性 对森林认识的有限性 属性:a地域辽阔性:不可移动,地域尺界,区域尺度,空间景观合理布局 B社会的广泛参与性:社会需求,多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参与 C整体性:林业过程的整体性,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森林经营的整体性 D经营周期的长期性:森林自然生长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可持续发展要求,分工不可割离
  2. 组织森林经营类型的依据和方法 依据P225:树种或树种组、立地质量、森林起源、经营目的 方法P226:
  3. 同龄林经营与异龄林经营和主要异同点 见P228表格
  4.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基本原则 A珍惜立地潜力和尊重自然力 B适地适树 C针阔混交和增加阔叶树比重 D复层异龄经营 E单株抚育和择伐利用
  5.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特征和内涵 P238
  6. 法正林的条件和评价 条件P245:法正的龄级分配、法正的林分排列、法正生长量、法正蓄积量 评价P248:
  7. 检查法基本观点和总体目标 基本观点:以林分一定期间的生长量为标准以控制采伐量。 总体目标:持续并尽可能逐渐增加生产;尽可能生产得多;尽可能生产得好。

##第9章 森林经营方案

###一、基本概念

  • 森林经营方案 是森林经理单位以森林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科学地组织森林经营的规划设计。
  • 森林经理期 森林经营方案规划期为一个经理期,一般为10年。
  • 编案单位 编制经营方案的单位是直接组织森林经营和管理活动的经营实体,有经营的具体对象、资金和人力、技术和管理。
  • 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 P263:森林可持续评价是在森林生态系统分析和经营能力和经营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国家、区域或经营单位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体系和《中国森林认证》(LY/T 1714~1715-2007)的原则和标准,从a.生物多样性保护;b.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维持;c.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力;d.水土保持;e.森林对全球碳循环贡献;f.满足社会对森林多种效益的需求;g.政策与法制7个方面对经营单位森林可持续状况进行评价,明了森林和政策法规等环境对森林经营的影响,认清森林经营现状与可持续经营之间的差距,把握住编案单位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为经营决策做铺垫。
  • 森林经营方针
    是指根据经营思想,为达到经营目标所确定的总体或某种重要经营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行为准则、规范)。
  • 森林功能区划 是指根据森林资源主导功能、生态区位、林业方案等,采用系统分析或分类方法,将经营区内森林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功能区域,实行分区经营管理,从整体上发挥森林资源的多种功能的管理方法或过程。

###二、知识要点

  1. 森林经营方案的作用 ①森林经营方案是将森林经营单位逐步导入森林可持续经营轨道的文件。 ②森林经营方案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了组织依据。 ③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主体制定年度计划,组织和安排森林经营活动的依据。 ④森林经营方案是林业主管部门管理、检查和监督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依据。 ⑤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是依法治林的重要方面。 ⑥森林经营方案是检查和评定生产成果的基本标准,也作为业绩考核的依据。
  2. 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周期 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主体为科学、合理、有序地经营森林,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森林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编制的森林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对生产顺序和经营利用措施的规划设计。森林经营方案规划期为一个经理期,一般为十年;以工业原料林为主要经营对象的可以为5年。
  3.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单位的条件 ①经营单位是一个经济实体,是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 ②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森林资源,经营方向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③对编制经营方案及其方案的实施具有行政管理能力。 ④有一定的编制经营方案、进行实施的技术力量。
  4.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过程 ①编案资格审查②编案准备③系统评价④经营决策⑤公众参与⑥规划设计⑦评审修改⑧审批
  5. 经营方案的广度与深度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广度是指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所涉及的内容;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深度是指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至何种详细程度。
  6. 一类编案单位的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要点
  7. 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经营环境分析与评价 ①森林生态系统分析 ②经营能力和经营环境分析 ③森林可持续评价
  8. 森林经营方针与目标 ①森林经营方针 ②森林经营目标
  9. 森林区划与组织森林经营类型 ①森林功能区划与布局 ②森林分类经营 ③森林经营类型(作业级)组织
  10. 森林经营规划设计 ①公益林经营规划设计 ②商品林经营规划设计 ③合理采伐量计算与论证 ④更新造林与采伐工艺设计
  11. 非木质资源经营与游憩规划
  12. 森林健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①森林防火体系规划 ②森林有害生物防控 ③林地生产力维护 ④集水区经营管理 ⑤生物多样性保护
  13. 森林经营基础设施与维护 ①林道规划和木材水运规划 ②贮木场(木材转运场)规划 ③局(场)址、工区址建设 ④附属工程规划 ⑤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⑥森林保护。林地水利及其他营林配套设施
  14. 经营能力建设 ①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②组织管理制度 ③企业文化建设
  15. 投资概算与效益评价 ①投资概算 ②资金筹措与平衡 ③财务分析
  16. 森林经营生态与社会影响评估 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②经济效果评价 ③社会影响评价

##第10章 森林经营决策方法与技术

###一、基本概念

  • 决策分析 所谓决策分析就是对各种决策问题提出一套在进行决策是所必需的推理方法、逻辑步骤和科学手段,并根据所能提取的信息对各种替代方案在各种不同的客观状态下,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定量的计算,以此供决策人员在决策过程中对要采用的替代方案作出合理的抉择。

###二、知识要点

  1. 决策过程 确定目标、信息收集、制定方案、选择分析(准则标准)
  2. 决策方法中,乐观法、悲观法、折衷法、等概率法、后悔值法、期望值法、损失值法的决策过程及其特点 P293
  3. 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结构及表述 P312
  4. 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结构及表述 P319

  1. 简述林龄公式法的计算过程、特点及其适用性。 计算过程: 第一林龄公式: 年伐面积:S=( S近+ S 成+S过)/ 2a 年伐蓄积:E=S成过熟林单位面积蓄积量 第二林龄公式: 年伐面积:S=( S中+ S近+ S 成+S过)/ 3a 年伐蓄积:E=S成过熟林单位面积蓄积量 特点:考虑范围较宽,既考虑了现有成、过熟林资源的及时利用,也考虑了后备资源的状况。年伐量在2-3个龄级期内保持相等。年伐量不会因森林龄级结构的不均匀而发生急剧变化。可能会采伐到未成熟林分,或成过熟林资源过多而得不到及时采伐利用。 适用于龄级结构相对均匀的森林经营单位。

  2. 简述采用林地期望价法和林地费用价法进行林地评价的计算过程、特点及其适用性。

  • 林地期望价法:

    • 计算过程: 此处输入图片的描述
    • 特点:以实行永续经营为前提,将林地在未来多个轮伐期的纯收入全部折算为现值累加求和值作为林地价值。
    • 适用性:处于生长期且预期未来有收益的幼中龄林。
  • 林地费用价法:

    • 计算过程: 此处输入图片的描述
    • 特点:用取得林地所需要的费用和把林地维持到现在状态所需的费用来确定价格的方法。
    • 适用性:主要用在林地的购入费用较为明确,且购入后仅采取了一些改良措施,使之适合于林业用途,但尚未经营的林地。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